参考消息网3月15日报道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3月8日刊登题为《ChatGPT的成功假象》的文章,作者为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语言学教授诺姆·乔姆斯基、英国剑桥大学语言学教授伊恩·罗伯茨和美国奥西尼特公司人工智能研究负责人杰弗里·瓦图穆尔。全文摘编如下:
阿根廷诗人、小说家兼翻译家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曾写道,生活在一个充满巨大危险和巨大希望的时代,既要经历悲剧,也要经历喜剧。今天,我们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的所谓革命性进展的确让人既乐观又担忧。令人乐观是因为智慧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手段;令人担忧是因为我们害怕最流行和最时髦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会像病毒毒株一样将有根本缺陷的语言和知识概念融入我们的技术,从而降低我们的科学水平并降低我们的道德规范。
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谷歌公司的巴德(Bard)和微软公司的悉尼(Sydney)都是机器学习的奇迹。粗略地说,它们获取大量数据,搜索其中的模式,并越来越熟练生成统计学上很可能的输出(如类似人类的语言和思想)。这些程序被誉为通用人工智能领域的第一缕曙光——这是一个早就预言的时刻,即机械思维不仅在处理速度和存储规模等数量方面,而且在智慧洞察力、艺术创造力和其他人类特有的能力质量方面超过人类大脑。
参考消息网3月15日报道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3月12日刊登题为《中国在美国的阴影下担当中东和平的斡旋者》的文章,作者是伊尚·塔鲁尔。文章摘编如下:
在3月10日于北京举行的会议上,来自沙特阿拉伯和伊朗的高官宣布,两国关系在经历长达七年的深度冰冻期后将恢复正常。这标志着分裂中东的一大敌对关系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取得了重大突破。
中国奠定了新的里程碑。美国在中东影响甚广,但(或许正因为如此)美国从未打算推动沙特与伊朗和解。美国从很久以前就选好立场,跟伊朗断交了几十年。近几个月来,美国及其盟友与伊朗的矛盾进一步加深了。
中国坚决不选边站队,而是把自己定位成面向波斯湾各君主国、伊拉克及伊朗油气资源的、奉行机会均等的消费者。这就使中国成为沙特和伊朗之间更为合理的斡旋者。
美国海湾阿拉伯国家研究所专家克丽斯廷·史密斯·迪万说:“中国已经真正成为海湾地区的战略参与者。”
美国前资深外交官、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阿伦·戴维·米勒表示,沙伊协议是个“明确的迹象”,表明沙特“不再认为现在的世界是由华盛顿打造的单极世界”,而是选择适应更加“多极化”的环境。
参考消息网3月14日报道 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网站3月8日发表该刊总编拉维·阿格拉瓦尔对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白洁曦的采访,题为《美国对华政策鹰派色彩是否太浓重? 副题:白洁曦阐释自己认为对华竞争正损耗美国外交政策的原因并对美方提出建议》。全文摘编如下:
华盛顿罕见达成一项两党共识:必须竭尽全力对抗中国的崛起。
美国康奈尔大学中国问题专家白洁曦说,当前辩论基调的问题在于,决策者陷入了局势升级的漩涡,任何试图偏离这项共识的人都被指责同情对方。
阿格拉瓦尔问:我们先从显而易见的问题谈起。您对美国对华政策到底有何担忧?
白洁曦答:当前的担忧是,在这个问题上其实有两种有影响力的声音。一种声音希望超越并打败中国,另一种声音则在问“我们的主张是什么?我们要努力实现的目标是什么?”在我看来,前者确实在主导我们的进程,并且正在挤掉我们当前努力打造的积极包容的未来愿景。
拜登政府对华战略的第三个支柱是竞争,这方面确实需要多做工作,否则会拐到冲突的方向上,并可能严重削弱美国的领导地位。改变中国不切实际,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参考消息网3月14日报道 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3月1日发表迈克尔·舒曼的文章,题为《哪些因素限制美国与印度结盟针对中国 副题:尽管双方对日益强势的北京感到担忧,但新德里一直谨防与华盛顿过于“亲密地结盟”》。全文摘编如下:
作为亚洲另一个新兴国家,印度可以充当抗衡中国势力的重要力量,不论是在地区内部还是地区之外。这就是华盛顿一直积极争取新德里支持的原因。美国总统拜登希望通过一系列外交、经济和安全倡议,巩固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地位。印度对这些倡议的成败可以发挥决定性作用。
美国能否指望印度支持自己,这个问题尚无定论。历史上,两国关系因极度不信任和尖锐的分歧而受到损害。
这个历史遗产迄今影响着两国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印度对外政策变幻莫测,这也是印度对自身世界地位的认知特点。上一刻,印度领导人貌似与华盛顿结盟;下一刻,他们又朝着自己的方向转身离开;有时,他们又与美国的敌人对话。
印度朝哪个方向倾斜、倾斜的时机与缘由,都可能决定究竟是美国还是中国主宰亚洲,影响谁在全球大国竞争中胜出。另外,新德里的政策突变可能成为令人高度焦虑的动荡之源。
参考消息网3月14日报道 西班牙《公众》日报网站3月6日刊发题为《欧洲正在积聚2023年全球经济的最大风险》的文章,作者是迭戈·埃兰斯。全文摘编如下:
欧洲正在成为最有可能遭受全球经济海啸附带损害的地区。从2022年开始,欧洲大陆就在经历不同强度的衰退和通胀压力。同时它也是最有可能面临国内生产总值(GDP)“红色数字”危险的工业化地区。
欧洲将成为2023年全球经济形势的“震中”。尽管欧洲能够保持生产势头,而且劳动力市场也相对强劲,但最初的预兆并不乐观。
今年第一季度在欧洲内部空间的各个纬度都留下了令人担忧的迹象。例如,匈牙利在2022年结束时成为东欧国家高通胀、经济衰退的主角。极右翼总理欧尔班·维克托领导的政府见证了该国20年的增长活力如何在去年10月至12月期间以衰退结束。匈牙利并不是第一个,捷克已经在去年秋季进入经济收缩期。
去年第四季度GDP“红色数字”最强烈的是波兰,与第三季度相比下降了2.4个百分点。斯洛伐克是维谢格拉德集团中唯一(以1.1%的正增长率)避免收缩的国家。
匈牙利的通胀率在欧盟也处于领先地位。继今年1月达到26.2%之后,匈牙利2月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为25%。欧洲国家的平均通胀率已经接近两位数,为10%左右。
参考消息网3月14日报道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3月12日刊发题为《从“希特勒”到“共同的命运”:沙特-伊朗协议可能改变中东》的文章,作者是维维安·内赖姆。全文摘编如下:
就在五年前,沙特事实上的统治者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曾嘲笑伊朗最高领袖,称后者“衬托得希特勒看起来都算好的了”。10日,沙特不仅与德黑兰重新建立了外交关系,还模棱两可地谈到了两国“有着共同的命运”。这一事件让全世界难以置信。
符合双方诉求
多年来在中东代理战争中剑拔弩张的沙特和伊朗达成外交和解。这对协助达成该协议的中国来说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也让伊朗松了一口气,因为伊朗正竭尽全力应对国内的动荡和被严厉制裁拖累的经济。
如果新的合作真正落地生根,沙特也将获得很多好处。该协议可能有助于缓和地区紧张局势。
,,皇冠正网(www.hg8080.vip)是一个开放皇冠正网即时比分、皇冠正网开户的平台。皇冠正网开户平台(www.hg8080.vip)提供最新皇冠登录,皇冠正网APP下载包含新皇冠体育正网代理、会员APP。
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本·法尔汉·阿勒沙特宣布这个消息后在社交媒体上说:“本地区国家有着共同的命运。我们有必要共同努力,打造繁荣和稳定的样板。”
这两个相隔不到150英里的伊斯兰国家之间的竞争长期以来一直影响着中东的政治和贸易。
参考消息网3月14日报道 法国《费加罗报》网站3月9日刊发题为《在澳英美联盟背叛风波之后,乌克兰战争让法国与英国再次走近》的文章,作者是伊莎贝尔·拉塞尔。全文摘编如下:
在经历了五年的缺席与不睦之后,法国和英国如今在巴黎迎来它们的战略重聚。
唐纳德·特朗普和鲍里斯·约翰逊这两个“搅局者”之间的“友谊”,以及2021年9月在约翰逊的授意下让法国与澳大利亚的潜艇合同“泡汤”的澳英美联盟(AUKUS)背叛事件,削弱了法英关系。
尽管爱丽舍宫从2017年开始竭尽全力,柏林也在防务领域做出了历史性的改变,但和平主义德国从未成功填补盟友英国留下的真空,因为这个盟友虽然叛逆,却拥有真正的军事领导地位。来自德国社民党的总理奥拉夫·朔尔茨上任后,更是让巴黎与柏林的关系降至冰点。
法国和英国关系此后经历了一系列冲击:新冠疫情暴发、2021年美国从阿富汗撤军、2022年法国结束了在萨赫勒地区的巴尔汉行动。但真正改变局面的是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特别是战争和不稳定在东欧长期扎根这一确定事实。
参考消息网3月14日报道 欧洲《现代外交》网站3月10日发表题为《现代化,中国式的》的文章,作者是彻丽·希特卡里。文章摘编如下:
1983年6月,时任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在对外国专家发表讲话时阐述了有关中国现代化的概念。他提出了两个观点:第一,各个民族和国家迈向现代化的道路绝非一条,每个民族和国家都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探索具体而管用的现代化道路。第二,“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开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社会主义的这些“中国特色”被定义为,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根据自己的历史传统、历史方位和现实基础而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因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主张改革的同时,继续了对一条通往社会主义的独特中国道路的探索努力。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将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具体化为“五个特征”和“九个方面本质要求”。即: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习近平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参考消息网3月13日报道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3月11日发表美国外交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英国皇家三军研究所副研究员迈克尔·斯蒂芬斯的文章,题为《为什么中国斡旋的伊朗-沙特协议预示着地缘政治新时代的到来》。全文摘编如下:
沙特阿拉伯和伊朗10日在北京签署了协议,为世界提供了一个进入地缘政治新时代的诱人窗口。在这个新时代中,美国不再是国际事务的唯一仲裁者。
这两个海湾地区大国之间持续不断的紧张关系有时可能会爆发为冲突。因此,它们能坐下来解决问题当然是一件好事。在乌克兰冲突没有停止迹象的情况下,没有人希望再应对另一场国家间战争,尤其是在一个全球重要石油产区。
然而,是北京而不是华盛顿与双方坐在一起签署协议,这一事实是个大新闻。
就大国政治而言,中东一直是美国的管辖范围。尽管中东地区许多国家认为美国的领导地位难以接受,但它们从未质疑过基本事实。美国是地球上的老大,如果需要做什么,要先跟华盛顿谈,然后再跟其他所有人谈。
有些时候华盛顿明显偏袒一方,这一点使其成为一个糟糕的仲裁者。是的,地球上还有其他国家,俄罗斯、法国、英国,但始终是美国人在制定议程。但这次不是这样。
参考消息网3月13日报道 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3月9日刊发题为《全球化的下一步是什么?》的文章,作者是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教授丹尼·罗德里克。全文摘编如下:
支撑当前全球经济体系的叙事正处于变革性的情节转折之中。自二战结束以来,所谓的自由国际秩序一直以商品、资本和金融的自由流动为前提,但这种安排现在似乎越来越不合时宜了。
参考消息网3月13日报道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3月11日刊发题为《为什么全球南方不再爱西方和自由秩序了?》的文章,作者是香港大学亚洲国际经济研究院杰出研究员、香港证监会原主席沈联涛。全文摘编如下:
在二十国集团(G20)新德里外长会上,印度总理莫迪通过重申G20的主题——“同一个地球,同一个家庭,同一个未来”——定下基调。他说:“任何组织都不能在不听取受其决定影响最大的成员意见的情况下,就声称享有全球领导地位。”
G20中的北约成员国显然没有听取,因为没有就联合公报——该公报要求谴责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达成一致。G20中的西方国家如此愤愤不平、理直气壮,违反了宾客要亲和有礼的规则。
亲和有礼的客人参加聚会时不会公然谴责其他客人。其他客人逐渐意识到,在西方处理掉被它认定为关乎存亡的威胁后,很可能就该处理它们了。
今天,西方的每场重大活动都要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强制性演讲开始。每位北约领导人随后会再次重申以价值观和规则为基础的秩序,劝诫听众(其余国家,最主要是全球南方国家)加入他们的事业,否则将面临“后果”。
参考消息网3月13日报道 沙特阿拉伯《中东报》网站3月11日发表沙特知名媒体人阿卜杜·哈迪的文章,题为《中国的担保赋予沙伊协议严肃性》。全文摘编如下:
由中国推动的沙特与伊朗恢复两国关系的协议,将有助于本地区朝着实现稳定、合作与和平的方向发展,但这次需要伊朗作出不同的承诺,重点在也门问题上取得进展。而中国的担保将是德黑兰认真履行其义务的关键所在,伊朗若违反协议将直接影响其与北京的关系。
参考消息网3月13日报道 欧洲《现代外交》网站3月6日发表题为《中国崛起为全球经济超级大国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的文章,作者为朱奈迪·哈利姆。全文摘编如下:
随着中国经济出现令人瞩目的增长,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也日益显著。中国人口超过14亿,它庞大的产业能力和技术上的领先使其成为全球经济体系中一个举足轻重的参与者。中国崛起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将是复杂而深远的。
中国经济成功的核心在于其制造业的实力。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数据,中国已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生产国,2019年占全球制造业产出的近30%。中国庞大的工厂网络使它能够以低于其他国家的成本生产商品,从而成为外包生产的热门目的地。这使西方企业能够利用中国的制造能力,创造跨越多个大陆的全球供应链。
中国的崛起也对全球贸易体系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导致对石油和矿产等原材料的需求激增,从而使非洲和南美等大宗商品的生产国受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大宗商品消费国,对铁矿石和铜等原材料的需求占全球总需求的近一半。
网友评论